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年青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2.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3.有史以来,除()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社会 B.西周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高成就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二、多选题
6.()提出的教学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布鲁纳B.赫尔巴特
C.赞科夫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
7.追根溯源,教育产生于人类的()过程中。
A.社会文化B.社会生产
C.社会道德D.社会生活
E.社会交往
8.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9.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A.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D.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E.教育的自发性
10.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该时期具体体现在()
A.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C.内容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
E.方法以体罚和机械练习为主
三、案例分析题
11.国学大师季羡林回忆里说:“我有意识地真正用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支配的人。在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不能算坏,总在班上前几名,但从来没有考过甲等第一。我毫不在意,照样钓鱼、摸虾。到了高中,国文作文无意中受到了王崑玉先生的表扬,英文是全班第一。其他课程考个高分并不难,只需稍稍一背,就能应付自如。结果我生平第一次考了一个甲等第一,平均分数超过九十五分,是全校唯一的一个学生。当时山大校长兼山东教育厅长前清状元王寿彭,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奖给我。这样被别人一夸,我的上进心就被激起来了。从此认真注意考试名次,不再掉以轻心。结果两年之内,四次期考,我考了四个甲等第一,威名大震。”王寿彭给季羡林题写的对联中的上联是:才华舒展临风锦。下联是:意气昂藏出岫云。题头是:羡林老弟雅(察)。
分析学校和个人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B【解析】培根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3.A【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4.D【解析】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5.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二.多选题
6.ACD【解析】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7.BD【解析】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8.ABC【解析】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们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自觉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9.ABCD【解析】A、B、C、D项均为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0.ABCE【解析】A、B、C、E项均为奴隶社会教育阶级性的表现。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案例中,学校教育提高了季羡林的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对他的个人发展具有长远意义。教师对季羡林在作文和英语方面的表扬,以及王寿彭的奖励,促进了他的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加速了他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季羡林的老师和山大校长王寿彭的表扬和奖励激发了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此认真注意考试名次,不再掉以轻心”,从而使四次期考得了四个甲等第一。这是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总之,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二者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