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学生与教师
(一)教师的职业性质与劳动特点
职业性质:
《教师法》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根本的任务——教书育人
教师的常规角色:
教师职业的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劳动特点:
①强烈的示范性:为人师表
②独特的再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运用与选择、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教育机智上
③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对象、职责、过程、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④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因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
⑤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不直接创造财富,劳动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学生长大创造价值
教师的职业素养:
①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养)
②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文化知识素养)
③能力素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素养)
④心理素养
⑤身体素养
(二)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特点:
①尊师爱生
②民主平等
③教学相长
④心理相容
影响师生关系因素:
(一)教师方面
1、态度
2、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型)
3、智慧
4、人格
(二)学生方面
(三)环境方面
1、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2、课堂的组织环境
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的类型:
(一)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二)按照课程的组织形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四)根据课程的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五)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六)从性质上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赫尔巴特 斯宾塞 夸美纽斯 布鲁纳 巴格拉 赫钦斯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杜威 罗杰斯
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1、教育是为了改造社会
2、课程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上
(二)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侧重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
横向: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根据学科自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心理: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
螺旋: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①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学生毕业前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总体安排。(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②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③教材与教科书:
(1)目前使用多的是文字教材,(教科书/课本、参考书、自学指导书)
(2)地位: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三)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四)课程评价
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样化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
起来。
(五)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国家、地方、学校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